- A+
现代战舰还有装甲吗?早已不是“大舰巨炮”的时代
现代战舰是否还装备装甲,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其形式与防护理念已与二战时期的“大舰巨炮”截然不同。 简单来说,现代军舰已经告别了全身覆盖厚重钢板的时代,转而采用一种更为精巧和有针对性的“重点防护”策略。
从“全面防护”到“重点防护”的转变
在过去,海战主要形式是战列舰之间在视距内用大口径火炮对轰。 因此,像“大和”级或“依阿华”级这样的战列舰,其装甲动辄厚达数百毫米,旨在硬扛下对方的穿甲弹。 然而,现代海战已经进入了导弹时代,作战距离延伸至超视距范围。
面对高爆、高速、制导精准的反舰导弹,传统意义上的厚重装甲显得力不从心。 即便再厚的钢板也难以有效抵御现代导弹的致命一击。 同时,为全舰铺设厚重装甲会极大增加吨位,挤占本可以用来搭载更多导弹、雷达和电子战设备的宝贵空间与载荷。 因此,现代军舰的设计思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现代战舰的“装甲”在哪里?
虽然不再追求“刀枪不入”,但现代军舰并未完全放弃被动防护。其装甲主要应用在最核心、最脆弱的部位,形成一个“防护区”,这种理念被称为“重点防御”。 这些关键区域通常包括:
-
指挥中心与信息中心: 保证战舰在遭受打击后依旧能维持指挥和作战决策能力。
-
弹药库: 防止被引爆,造成灾难性的二次毁伤。
-
动力舱室: 确保战舰的机动能力,这是生存的基础。
在这些核心区域,现代战舰会使用凯夫拉等复合材料装甲,虽然厚度远不及前辈们的钢板(通常只有几十毫米),但足以抵御炮弹破片或小口径武器的攻击,提升战舰的生存性。
主动防御与结构设计:新时代的生存之道
与其被动挨打,现代战舰更注重“御敌于国门之外”。其生存能力更多依赖于一个多层次的综合防御体系:
-
主动防御系统: 这是防御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通过先进的雷达和传感器发现来袭目标,并由近防炮(如密集阵)、防空导弹(如海拉姆)等武器系统进行拦截。 目标是让导弹根本无法接触到舰体。
-
电子战与隐身技术: 通过干扰、欺骗等电子对抗手段迷惑敌方导弹的制导系统,同时采用隐身外形设计,降低被发现和锁定的概率。
-
损害管制设计: 现代军舰在设计上大量采用水密隔舱结构。 即使舰体被击穿进水,也能将损害控制在局部舱室,确保军舰的整体浮力和稳定性,避免迅速沉没,从而为继续战斗或撤离赢得时间。
总而言之,现代战舰确实有装甲,但它已不再是防护的唯一核心。战舰的生存能力已经从依赖厚重的被动装甲,演变为依靠先进的主动防御系统、隐身技术以及优秀的结构设计等多重手段的协同作用。将有限的吨位用于搭载更强大的矛(导弹和探测系统),而非仅仅是更厚的盾,这正是现代海军发展的必然趋势。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