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现代战舰装甲揭秘:钢板背后是“薄皮大馅”还是“重点防御”?
与二战时期动辄数百毫米装甲的“海上钢铁巨兽”不同,现代战舰的装甲设计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如今的军舰,在整体装甲厚度上大幅削减,普遍被形容为“薄皮大馅”,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放弃了防护。实际上,现代战舰采用的是一种更为精细和高效的“重点防御”体系。
总体趋势:从“全面防护”到“薄皮化”
二战时期的战列舰,为了抵御大口径舰炮的直接轰击,其主装甲带动辄厚达三四百毫米,炮塔正面装甲甚至可达半米以上。 然而,现代驱逐舰、护卫舰等主力水面作战舰艇的舰体钢板厚度通常只有20至30毫米,有些非关键部位甚至更薄。 例如,美国海军主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舰体平均装甲厚度仅为30毫米左右。 某些驱逐舰的外壳甚至仅采用约9.5毫米厚的HY-80高强度钢。 这个厚度甚至不如一些民用船只的船体钢板。
特例与重点:航空母舰的“金钟罩”
航空母舰作为现代海军的核心,其防护设计仍然保留了厚重装甲的特点,但同样遵循“重点防护”原则。
-
飞行甲板:作为舰载机起降的核心区域,航母飞行甲板需要承受舰载机降落时巨大的冲击力和可能发生的意外。其甲板厚度通常在80毫米左右,采用特种高强度钢材制造。
-
核心舱室:对于指挥中心、动力系统、弹药库等性命攸关的核心区域,现代航母会采用类似坦克装甲的特种装甲钢板进行保护,厚度最高可达330毫米。
-
水下防护:为了抵御鱼雷和水下爆炸物的攻击,航母船体水线以下部分的钢板厚度也相当可观,通常在150至200毫米之间。
装甲变薄的背后:作战思想的革新
现代战舰装甲“薄皮化”的趋势,是海战武器和防御思想共同演进的结果。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厚重均质钢装甲在面对现代反舰导弹时,其防护效能急剧下降。现代反舰导弹多采用半穿甲或聚能破甲战斗部,能够轻易侵彻数百毫米厚的钢板,单纯增加装甲厚度不仅效果有限,还会急剧增加舰艇吨位,牺牲机动性。
因此,现代战舰的防御理念从“硬抗”转变为“综合生存能力”。其核心思想不再是保证不被击穿,而是在被命中后仍能保持最大程度的作战能力和生命力。这种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重点防护:将有限的装甲重量集中用于保护最关键的舱室和人员。例如,除了厚重的钢装甲,还会在重要舱室额外覆盖凯夫拉(Kevlar)等复合材料装甲,以防御破片杀伤。
-
结构设计:通过广泛设置水密隔舱、优化舰体结构,来控制损伤范围,确保即使部分舱室受损,舰艇也不易沉没。
-
主动防御:大力发展近防炮、舰空导弹等多层次的主动防御系统,力求在来袭导弹命中自己之前就将其拦截。
综上所述,现代战舰的装甲虽然在整体厚度上远不及二战前辈,但其设计理念更为先进和务实。通过将钢筋用在刀刃上,结合先进材料和结构设计,现代军舰在导弹横飞的今天,依然在寻求着生存与胜利的最佳平衡点。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