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英雄联盟:不成文的“第二语言”——别称与缩写百科全书
在英雄联盟(League of Legends,简称LOL)这个充满激情与战术的召唤师峡谷中,除了官方设定的英雄名号与装备名称,还流传着一套由千万玩家在长期游戏中创造、演变而来的“第二语言”。这套语言体系由各种别称、外号和缩写构成,它不仅是老玩家之间心照不宣的沟通密码,更是新手玩家融入这个庞大游戏社区的必修课。掌握这些称谓,能让你在激烈的对局中秒懂队友的指令,也能在观看职业比赛时,跟上解说天马行空的“黑话”。这篇详尽的攻略将带你深入探索英雄联盟中不成文的命名规则,从英雄到装备,从游戏术语到赛事简称,为你构建一幅完整的LOL“别称”地图。
第一章:峡谷通用语——基础术语与缩写解析
在深入每个英雄的独特外号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那些在游戏中无处不在的基础缩写和术语。这些是构成LOL玩家日常交流的基石,无论你选择哪个英雄,走哪条分路,都离不开它们。
核心属性与角色定位:
-
AD (Attack Damage): 指物理伤害,通常用来代指依赖普通攻击造成伤害的英雄,尤其是射手。
-
AP (Ability Power): 指法术强度,通常用来代指依赖技能造成魔法伤害的英雄,即法师。
-
ADC (Attack Damage Carry): 指物理伤害输出核心,通常是下路的射手英雄,是团队后期的主要物理伤害来源。
-
HP (Health Points): 生命值,英雄的血量。
-
MP (Mana Points): 魔法值,英雄施放技能所需的资源,俗称“蓝”。
-
CD (Cooldown): 技能冷却时间,指一个技能在使用后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再次使用。
-
DPS (Damage Per Second): 每秒伤害,衡量一个英雄持续输出能力的重要指标。
-
CC (Crowd Control): 控制技能,泛指所有能限制敌方英雄移动或行动的技能,如眩晕、禁锢、减速、击飞等。
-
AOE (Area of Effect): 范围效果技能,指能够同时对多个目标造成伤害或施加效果的技能。
-
Tank: 肉盾英雄,通常拥有高额的生命值和双抗(护甲与魔抗),负责为团队吸收伤害。
-
Carry: 核心输出位,指那些在游戏后期装备成型后能承担起决定比赛胜负的英雄。
战术指令与游戏行为:
-
Gank: 游走抓人,通常指打野英雄或线上英雄前往其他路,与队友配合以多打少,尝试击杀敌方英雄的行为。
-
Farm/CS (Creep Score): 补刀/补兵数,通过击杀小兵来获得金币和经验,是英雄发育的基础。
-
Push: 推线,快速清理敌方小兵,将己方兵线向前推进,对敌方防御塔造成压力。
-
Roam: 游走,线上英雄暂时离开自己的兵线,去地图的其他区域支援队友或寻找击杀机会。
-
Jungle/JG: 打野/打野位,指在野区通过击杀野怪发育,并伺机Gank各路的英雄角色。
-
Top/Mid/Bot: 上路/中路/下路,召唤师峡谷的三条主要兵线路径。
-
MIA (Missing In Action): 敌人在线上消失,队友通过发信号提醒其他人注意防范被Gank。
-
GG (Good Game): 游戏结束时对对手表示尊重的用语,意为“打得不错”。
-
BP (Ban/Pick): 禁用/选择英雄阶段,在排位赛和职业比赛开始前,双方队伍轮流禁用和选择英雄的环节。
-
KS (Kill Steal): 抢人头,指队友即将完成击杀时,用最后一下攻击夺走人头的行为。
-
AFK (Away From Keyboard): 挂机,指玩家离开电脑,不再操控游戏角色的行为。
第二章:英雄百相——千奇百怪的英雄别称
英雄联盟拥有超过160位英雄,每一位都有其独特的背景故事和技能设定。而中国玩家们则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为这些英雄赋予了各种生动形象、朗朗上口乃至略带调侃的别称。这些别称的来源多种多样,有的源于英雄的外貌特征,有的来自其技能机制,还有的则与英雄的背景故事或玩家间的流行梗文化紧密相关。
按外形特征命名: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命名方式,玩家根据英雄的直观形象给予一个简单易记的称呼。
-
熔岩巨兽 墨菲特 -> 石头人: 形容其岩石构成的巨大身躯。
-
荒漠屠夫 雷克顿 -> 鳄鱼: 源于其鳄鱼的外形。
-
沙漠死神 内瑟斯 -> 狗头: 灵感来自埃及神话中的胡狼头神阿努比斯。
-
蒸汽机器人 布里茨 -> 机器人: 直截了当地描述了其机械构造。
-
牛头酋长 阿利斯塔 -> 老牛: 直接取其牛的形象。
-
嗜血猎手 沃里克 -> 狼人: 源于其狼人的身份。
-
瘟疫之源 图奇 -> 老鼠: 因其是一只巨大的瘟疫老鼠。
-
深渊巨口 克格'莫 -> 大嘴: 标志性的大嘴和喷吐技能深入人心。
-
虚空恐惧 科'加斯 -> 大虫子: 巨大的虫类外形。
-
傲之追猎者 雷恩加尔 -> 狮子狗: 虽然是狮子外形,但因其狩猎时凶猛扑杀的姿态被玩家戏称为“狗”。
-
虚空掠夺者 卡'兹克 -> 螳螂: 进化后的双翼和镰刀状前肢酷似螳螂。
-
潮汐海灵 菲兹 -> 小鱼人: 灵活好动的水生约德尔人形象。
-
迅捷斥候 提莫 -> 提百万/蘑菇男: 前者源于其极高的阵亡率(“提莫必须死”),后者则因其种蘑菇的标志性技能。
-
大发明家 黑默丁格 -> 大头: 与其身材不成比例的巨大脑袋。
-
英勇投弹手 库奇 -> 飞机: 驾驶着一架小型飞行器。
按技能或玩法机制命名:
这类别称精准地概括了英雄的核心玩法或某个关键技能。
-
疾风剑豪 亚索 -> 快乐风男/托儿索: “快乐风男”源于其E技能在兵线中穿梭的飘逸感,让使用者感到非常“快乐”;而“托儿索”则是对其高操作难度和低熟练度玩家糟糕表现的调侃。
-
盲僧 李青 -> 瞎子: 因为他是一位双目失明的武僧。
-
诺克萨斯之手 德莱厄斯 -> 断头台/小学生之手: “断头台”形容其R技能斩杀的霸气,“小学生之手”则指其操作相对简单粗暴,深受新手玩家喜爱,但有时也用来讽刺玩得不好的玩家。
-
猩红收割者 弗拉基米尔 -> 吸血鬼: 技能机制与吸血和血液息息相关。
-
死亡颂唱者 卡尔萨斯 -> 死歌: R技能全图范围的“安魂曲”仿佛在为敌人唱响挽歌。
-
探险家 伊泽瑞尔 -> EZ/小黄毛: EZ是其英文名Ezreal的缩写,也是最通用的叫法;“小黄毛”则源于其经典皮肤的金色头发。
-
圣枪游侠 卢锡安 -> 奥巴马: 因其外形和肤色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有几分相似。
-
武器大师 贾克斯 -> 武器/灯男: “武器”是其称号的简称,“灯男”则是因为他使用一根路灯作为武器。
-
炼金术士 辛吉德 -> 炼金/跑男: 核心玩法就是开启剧毒踪迹(Q技能)在敌阵中奔跑,扰乱阵型。
-
刀锋意志 艾瑞莉娅 -> 刀妹: 技能围绕着操控刀锋进行战斗。
-
刀锋之影 泰隆 -> 男刀: 为了与“刀妹”艾瑞莉娅进行区分。
-
曙光女神 蕾欧娜 -> 日女: 技能充满了太阳的光与热,与皎月女神黛安娜(月女)相对应。
-
琴瑟仙女 娑娜 -> 琴女: 手持古琴作为武器的辅助英雄。
-
众星之子 索拉卡 / 唤潮鲛姬 娜美 -> 奶妈: 指代所有以治疗友方英雄为主要能力的辅助。
由官方称号演变或简化:
许多别称是英雄完整称号的简化版,方便快速输入和交流。
-
德玛西亚皇子 嘉文四世 -> 皇子
-
德玛西亚之力 盖伦 -> 德玛/大宝剑
-
皮城女警 凯特琳 -> 女警
-
赏金猎人 厄运小姐 -> 赏金/女枪
-
法外狂徒 格雷福斯 -> 男枪
-
金属大师 莫德凯撒 -> 铁男
充满趣味的“梗”文化命名:
随着游戏文化的发展,一些英雄的别称与网络流行语、主播口头禅或特定事件绑定在一起。
-
解脱者 塞拉斯 -> 蒜男/偷男: “偷男”源于其能窃取敌方大招的独特机制。而“蒜男”的称呼则来自其伴生皮肤“弗雷尔卓德 塞拉斯”,皮肤中他挥舞的锁链被玩家戏称为两挂大蒜。
-
戏命师 烬 -> 艺术家/红领烬: 前者来自其追求极致杀戮美学的背景设定,后者则是在表现不佳时,玩家调侃其作用仅相当于给敌人“送温暖”。
第三章:神兵利器——装备道具的民间叫法
和英雄一样,游戏中的上百件装备也拥有自己的一套“俗名”。这些叫法往往比官方名称更简洁,更直观地体现了装备的核心属性或主动技能效果。
-
无尽之刃 (Infinity Edge) -> 无尽: 核心暴击装备的简称。
-
三相之力 (Trinity Force) -> 三相: 因其由三件小件合成,提供多种属性而得名。
-
中娅沙漏 (Zhonya's Hourglass) -> 金身/沙漏: 其主动效果能让英雄进入短暂的无敌状态,全身变为金色,因此得名“金身”。
-
破败王者之刃 (Blade of the Ruined King) -> 破败: 装备名称的直接缩写。
-
瑞莱的冰晶节杖 (Rylai's Crystal Scepter) -> 冰杖: 核心效果是用技能给敌人附加减速,如同冰霜效果。
-
兰顿之兆 (Randuin's Omen) -> 蓝盾: 因其图标主色调为蓝色而得名,是坦克英雄对抗物理输出的重要装备。
-
振奋盔甲 (Spirit Visage) -> 绿甲: 与蓝盾对应,因图标主色调为绿色得名,能提升治疗和护盾效果,是对抗魔法伤害的常用装备。
-
守护天使 (Guardian Angel) -> 春哥甲/复活甲: 因其能让英雄在阵亡后原地复活而得名,“春哥甲”是一个流传已久的meme。
-
纳什男爵的馈赠(游戏中升级后的饰品)/纳什男爵BUFF -> 大龙: 纳什男爵是召唤师峡谷中最强的中立野怪,击杀后能获得强大的增益效果,玩家们习惯称之为“打大龙”或“拿大龙”。
-
元素亚龙 -> 小龙: 游戏前期重要的中立资源,击杀后能为团队提供永久的属性增益。
第四章:巅峰对决——职业赛事的别称与缩写
英雄联盟不仅是一款游戏,更是一项成熟的全球性电子竞技项目。其庞大的赛事体系也有着一套专门的缩写和别称。
-
LPL (League of Legends Pro League): 中国大陆赛区的顶级职业联赛。
-
LCK (League of Legends Champions Korea): 韩国赛区的顶级职业联赛。
-
LEC (League of Legends European Championship): 欧洲赛区的顶级职业联赛。
-
LCS (League of Legends Championship Series): 北美赛区的顶级职业联赛。
-
MSI (Mid-Season Invitational): 季中冠军赛,每年春季赛结束后,由各大赛区春季赛冠军参加的国际性赛事。
-
S赛 (World Championship): 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每年规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国际赛事,是所有职业选手追求的最高荣誉。
英雄联盟的别称与缩写文化,是其社区生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代号,更是玩家智慧、幽默感和游戏热情的结晶。从一句简单的“小心草丛伦”,到团战中高喊的“给ADC金身”,这套语言跨越了屏幕的阻隔,将来自五湖四海的召唤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新玩家而言,学习和理解这些“黑话”是通往真正游戏乐趣的桥梁;对于老玩家来说,这些不断更新迭代的称谓,则是英雄联盟这款游戏生命力与活力的最佳见证。随着峡谷的不断变化,新的英雄、新的装备、新的战术还会催生出更多有趣的别称,这套“第二语言”也将继续丰富和发展下去,成为英雄联盟独特文化魅力的一部分。